im体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水平人才为支撑,事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人才队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坚持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人才资源为根本,在求“新”求“质”中广泛集聚创新人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就是要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咸阳深入贯彻落实中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习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抓住“人”这个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打出了惜才、爱才、用才、聚才的“硬核”组合拳,以人才蓄势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了澎湃动能。
按照省委部署的“构建一核多极人才发展格局”战略要求,借力西安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咸阳聚力推进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完善人才政策,倾心打造科创平台,加速提升人才承载力、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实施“兴咸人才计划”,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im体育、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及战略性新兴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配套出台科技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服务等10余个优惠政策,构建“1+N”人才招引政策体系im体育,给予省级“产业领军人才”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吸引大量海内外专家、科技型人才来咸创新创业。
5月19日,技术人员在咸阳高新区密模具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一期项目车间进行产品加工。近年来,咸阳市不断加强秦创原建设,出台了《关于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实施意见》《人才安居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聚力发力,三年累计兑现资金超过5亿元。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晓琬 摄(资料图)
主动融入秦创原,出台《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实施意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包)》等政策文件,聚焦“九个先行”,明确先行区建设的思路方向,以更优惠的引才政策、更有效的聚才良方、更贴心的人才服务,吸引高端人才汇集咸阳核心区创新创业。
——组建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和13个县级创促中心,构建“1+N”咸阳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建设格局。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51家,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86个,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首超20%……均创咸阳科技史上第一次;——首创“301”科创特区启动建设,向科技成果转化方承诺企业开办“0”时延、“0”干扰、“0”负担,3年资助不少于100万元,加速集聚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湾等6个科技成果转孵化平台,吸引近30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3000余名高端人才落户;
——建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6000平方米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各类高端人才来咸“拎包入驻搞科研,就近就地做转化”。
揭牌成立秦创原(咸阳)创新研究院、咸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发挥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研讨等职能,着力打造需求引导、多元共建、体系开放的新型人才聚集中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一个个高能级平台的搭建,构建了聚才引才的强大磁场,犹如一颗颗种子,激活一池春水,带来新的希望。
聚力“三项改革”,锚定优势产业,咸阳借智高端谋发展,聚力打造“人才兴咸”的高能级平台,同时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等校地合作方面更是亮点频频……2021年10月15日,首届“人才兴咸”大会签约项目329个,总投资642亿元……
6月20日,咸阳市以“慧聚秦创原 赋能先行区”为主题的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召开。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宇晗 实习记者 韩国章 摄(资料图)
2023年6月20日,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成功举办,邀请高校院所高端人才、科技型企业来咸创新创业,合作签约人才招引及成果转化、科技金融项目,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加强政产研学金深度融合,大会签约项目253个、总投资额701.2亿元……两次大会,集中聘请了55位院士担任“科技顾问”,发挥决策咨询作用,跟踪指导技术攻关,以顶尖人才资源占领产业链高端,推动创新链与16条重点产业链融合发展,这在咸阳的历史上不曾有过。王双明、周卫健院士,专门为咸阳能化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把脉问诊、谋篇布局。邱爱慈院士团队的“强电磁脉冲检测及防护综合实验室”项目、房喻院士的“新概念传感器与分子材料实验室”项目、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试验测试基地等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咸阳……同时,咸阳市主动加强与119家高校院所合作交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科研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吸引优秀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人才大会”平台,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和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强劲发力,共话政产研学金深度融合,共谋“人才兴咸”发展大计。咸阳市还相继开展院士专家产业行、县域行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团队,为全市产业链升级提质、企业技术创新等把脉问诊,拓展产业发展视野,指引产业发展方向,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批批院士专家走进咸阳的企业厂矿、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拿出良策。永寿县中药材产业调研、“院士专家泾阳行”、武功县“聚智力、献良策、谋发展、激活力——聚焦产业发展”等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系列活动……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在咸阳,一场场校地之间的“双向奔赴”,共同架起科技、人才资源深度融合的桥梁,加速集聚各类人才创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贯通研发、孵化im体育、转化等关键链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坚持“外引”与“内用”相结合,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人才个性化需求,建立了一系列符合实际又极具咸阳特色的用才机制。咸阳构建“3+人才共享”模式,破解企业招才用才难题创新做法,荣获全国最佳案例,获评2022年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属人才工作领域全国唯一。面对新兴产业人才总量不足、高精尖人才短缺,特别是单个企业体量小、财力有限,引进高端人才往往“有心无力”的问题,咸阳聚焦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的“人才共享”模式,精准对接30余家高校院所,聘请200多名专家教授,促成校地、院地合作68项,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多项,有效整合了成员企业人才、硬件、科技资源,实现共享互惠,强化协同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图为秦川乳业羊乳粉生产基地一角。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计划 摄(资料图)
今年2月份,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入选名单,咸阳市又有羊乳功能因子发掘与特色产品开发应用“科学家+工程师”等20支队伍入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是推动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重要抓手,以企业和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协同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新模式。目前,咸阳已创建75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立项26项,金额达到780万元,这在咸阳科技史上实属第一次。今年9月份,咸阳选聘“科技大使”畅通人才科技合作之路创新做法,再次荣获(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面对如何让企业和高校各展所长,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怎样让前沿技术更接地气、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咸阳大胆探索创新,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聘请191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大使”,架起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牵线搭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解决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三大难题,让科技成果走出“深闺”转出“新动能”。咸阳市“1+6”柔性引才机制荣获全省改革创新奖、创建“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在《陕西日报》头版深度报道、一系列创新做法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部参考》《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宣传,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多极蓄能,打造了人才聚集的“强磁场”,咸阳人流熙攘、人才荟萃,呈现出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生动局面。
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生根发芽,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环境之争,更是服务所至。咸阳树立“全程服务”意识,对人才服务“精准滴灌”,以实打实的举措,在人才就医、子女入学、文物旅游等方面下“绣花功夫”,用细心服务换取人才创业信心,用贴心服务赢得人才安心发展。“咸阳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便捷,通勤时间不到十分钟,在这里上班很安心,也很舒心。”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的赵鹏程高兴地说,“递交申请,很快各项手续就办理妥当,水电物业等费用全免,‘拎包入住’,就像回到家一样,服务好、环境好、条件好,让我很愿意在咸阳创业发展。”
6月12日,技术人员在秦创原达升智能装备研发生产车间进行工业机器人安装。去年以来,我市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育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区域发展人才,“打包”出台人才招引、科技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构建出台“1+N”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吸引高端人才汇集咸阳核心区创新创业。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计划 摄(资料图)
为留住人才,市委持续在改善人才发展社会环境im体育、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上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市财政每年足额安排1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购租免”相结合的供给体系,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分别提供最高100万元、70万元、4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每月4000元、3000元、2000元的租赁补贴,3年免租金提供人才公寓、人才公租房,为各类人才“量身”解决阶段性住房难题。强化政治引领,实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im体育,市级领导带头包抓联系服务科技顾问、专家人才等,定期开展联系走访活动,精准解决实际问题。春节期间,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向全市和咸阳籍在外专家人才发放寄送慰问信已成为每年的惯例。同时,常态化举办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邀请各行各业优秀专家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共识。加强人才健康保健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高层次人才就医保健绿色通道,让人才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暖心举措,让各类人才在咸阳安身、安心、安业。如今,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东风吹遍咸阳大地,人才活力竞相奔涌。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咸阳这片广阔沃土竞相争艳、各展所能,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科技优势转化为有效供给的生动景象历历在目,满载激情和梦想的人才队伍,正在咸阳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上勇往直前。